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杨遇春(清朝中期名将)

杨遇春(清朝中期名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杨遇春(清朝中期名将)

杨遇春(1761年1月30日 -1837年4月3日 ),字时斋。四川崇州人。 清朝中期名将。

杨遇春六岁入家塾,十七岁时因家道中落转而习武。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杨遇春中武举人,次年拣选入伍。乾隆末年,他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古州苗民起义,并参与廓尔喀之役,深受其赏识。自嘉庆二年(1797年)起,率军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屡战有功,史称“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 。嘉庆十一年(1806年),用计平定宁陕新兵暴动。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参赞大臣身份率兵镇压天理教起义及陕西南山厢工起义。道光六年(1826年),以代理陕甘总督之职率军讨平张格尔叛乱,收复南疆西四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式担任陕甘总督。张格尔伏诛后,因功绘像紫光阁。道光十五年(1835年),以一等昭勇侯致仕,两年后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获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号“忠武”。

杨遇春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嘉庆、道光两朝,名列将帅第一。每遇军务,无不从伍驰驱。一生作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临战时常冲锋陷阵,未曾负伤,与杨芳并称“二杨”。回人服其威名,称为“哈萨谙班” 。嘉庆帝称其为“福将” 。清人因其福寿之高,甚至将其比作郭子仪 。著有《武备制胜编》传世 。

(概述图来源 )

想要了解更多“杨遇春(清朝中期名将)”的信息,请点击:杨遇春(清朝中期名将)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