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地老虎,是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在中国常见的种类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 地老虎的形态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前翅黑褐色,在肾形斑外侧有一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卵馒头形;幼虫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表粗糙,密布大小颗粒;蛹红褐色或暗红褐色。 因形似蚕,又名“土蚕”。
地老虎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地老虎白天潜伏在土缝、杂草丛或其他隐藏处,夜间出来活动、取食、交尾及产卵,以晚间7-10点活动最旺盛,有强烈趋化性。地老虎幼虫还具假死性,遇惊动会缩成环形。 地老虎主食玉米、高粱、棉花等多种春播作物幼苗。 地老虎一年发生2-7代。 地老虎寿命7-20天。
地老虎可危害百余种植物,是危害苗圃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 低龄幼虫在植物的地上部为害,造成孔洞或缺刻;中老龄幼虫取食植物嫩茎,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生产及产量;幼虫还会引起农产品腐烂,影响商品质量。 防治地老虎虫害可实行水旱轮作或发生期灌水, 也可设置诱蛾器诱杀成虫。
想要了解更多“地老虎”的信息,请点击:地老虎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