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茅膏菜(学名:Drosera peltata Thunb.)茅膏菜科茅膏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2厘米。鳞茎状球茎紫色地上常直无毛,茎顶多分枝;基生叶密集成近一轮,叶片半月形;聚伞花序生于枝顶,白色或红色,种子椭圆形;花果期6-9月 。茅膏菜为变种,其与前变种不同处在于萼背无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 。茅膏菜始载于《本草拾遗》:“草高一尺,生茅中叶有毛如油腻粘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也” 。
茅膏菜除太平洋群岛外,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澳大利亚和南非最多,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北、江西、台湾、广东、云南和西藏等地 。常生于松林和疏林下的草丛或灌丛中 ;喜湿耐寒怕涝,适宜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泥炭土壤。主要繁殖方式为起垄播种繁殖 。
据《本草拾遗》记载:茅膏菜“主赤白久痢”。其性味辛、温,有小毒,能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可治疗感冒发热、胃痛吐血、咽喉肿痛、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症 。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萘醌类、萘酮类、黄酮类、酚酸类,对神经性皮炎患者有治疗作用 。茅膏菜是一种食虫植物 ,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常用于盆栽观赏 。还被作为奇异花卉点缀于沼泽园或供植物教学之用 。
想要了解更多“茅膏菜(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的信息,请点击:茅膏菜(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