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陆徵祥

陆徵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陆徵祥

陆徵祥(1871年7月29日-1949年1月15日),亦作陆征祥 ,字子欣,也作子兴,晚号慎独老人,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 中国近代外交家。

自幼随父奉基督教。13岁入上海广方言馆学法文。1889年转入京师同文馆学习,毕业后被派充驻外公使许景澄的传译生,出使欧洲。先后任三等翻译、秘书、三等参赞等职。1906年任驻荷兰公使,1911年调任驻俄国公使。同年改信天主教。辛亥革命爆发后联合驻外使节率先通电拥护共和。民国成立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改革外交部,培养外交人才,建立职业外交官团队。后曾任国务总理、国务卿等职。1919年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国内人民和旅法侨民的压力下,拒签对德和约。1920年任全国赈灾督办,逐渐淡出政坛。1922年出任驻瑞士公使,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劳工大会。1927年完全退出外交界,进入天主教隐修院,历经苦修,于1935年晋升司铎。“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为中国做国际宣传,揭露日本侵略暴行。1946年被罗马教廷授为圣伯铎禄修道院荣誉院长。1949年1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日病逝。

陆徵祥自21岁进入外交界,经历李鸿章访俄、两次海牙保和会、中俄东北撤兵谈判、《中荷领约》、《中俄商约》修订、《中俄协约》、中日“二十一条”、洪宪帝制、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是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中的代表人物 。近代以来,学界对陆徵祥的外交活动长期持较低评价,认为他应为民国初年的重大外交失败负责。现代研究则渐趋肯定其在当时中国外交中所取得的表现。

想要了解更多“陆徵祥”的信息,请点击:陆徵祥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