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北宋宰相、文学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王珪(1019年—1085年),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北宋宰相、文学家、政治家。
王珪自幼好学,十二岁时就写文章。长大后,博通群书,出语惊人。庆历二年(1042年),以榜眼及第,出欧阳修门下。初为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奉使契丹。皇祐五年(1053年),升为知制诰。嘉祐二年(1057年),进翰林学士,与欧阳修、韩绛、范镇等人知贡举,后知开封府。熙宁三年(1070年),自翰林学士承旨、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除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为郇国公。哲宗即位,封为岐国公。不久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太师,谥号文恭。
王珪高居宰执之位16年,虽无建树,于皇帝前曰“取圣旨”,曰“领圣旨”,退谓吏则曰“已得旨”,时人称为“三旨相公”。然典内、外制十八年,所撰四六制诰,典雅工整,温润典裁,闳侈瑰丽。亦极擅应制诗,妙于使事,富艳熨贴,自成一体,世人称之为“至宝丹”。王珪久居翰林,编有《仁宗实录》200卷、《两朝国史》120卷、《六朝国史会要》300卷;又著《华阳集》100卷、《宫词》1卷。今《宫词》1卷尚存,《华阳集》则由清四库馆臣于《永乐大典》中辑得60卷,刊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时,缩编为40卷。
想要了解更多“王珪(北宋宰相、文学家)”的信息,请点击:王珪(北宋宰相、文学家)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