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油葫芦(直翅目蟋蟀科油葫芦属下的动物)

油葫芦(直翅目蟋蟀科油葫芦属下的动物)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油葫芦(直翅目蟋蟀科油葫芦属下的动物)

油葫芦是直翅目蟋蟀科油葫芦属昆虫, 又称蛐蛐、夜鸣虫、大头狗。触角褐色;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 因其全身油光锃亮,就像刚从油瓶里捞出来似的,又因其鸣声呦呦,也仿佛是说“油”,加之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故称之为油葫芦。

油葫芦在中国分布广泛,几乎各省都有。 栖息于潮湿处杂草中、石块下。 成虫白天躲在植物杂草下或穴中,有趋光性。雄成虫擅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食物以棉花、芝麻、花生、麦子、大豆等作物为主。 不完全变态,卵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1代。 8-9月间成虫交尾产卵,卵产在多杂草而向阳的土埂上或草堆旁土中。

油葫芦是中国北方花生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花生叶、茎及嫩根,发生猖獗田块可成灾害。

想要了解更多“油葫芦(直翅目蟋蟀科油葫芦属下的动物)”的信息,请点击:油葫芦(直翅目蟋蟀科油葫芦属下的动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