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 以字行, 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 中国唐朝将领。
出身太原郭氏。十六岁为太学生,十八岁举进士,授通泉尉,后为右武卫胄曹参军。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出使吐蕃。在凉州的五年,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神龙年间,历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金山道行军大总管。景云二年(711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迁兵部尚书,后转吏部尚书。先天元年(712年),为朔方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城(今宁夏中卫西、平罗东南)。翌年六月,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七月,助唐玄宗诛太平公主,封代国公。十月,玄宗于骊山讲武,元振奏事获罪,免死流放新州(治今广东新兴)。不久,抑郁病卒。
任凉州都督五年间,凉州城连年丰收,军队屯田所得粮可支用数十年。民间生产恢复也很快,粮食价格陡然降低,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出现了“牛羊被野,路不拾遗”的局面。一直对凉州城虎视眈眈的突厥、吐蕃二族,得知郭元振的政绩,也敬畏他的神威,数年不敢进犯。 郭元振著有《论去镇疏》《离间钦陵疏》《论阙啜忠节疏》等,颇具见解,另有《定远安边策》三卷,已佚。
想要了解更多“郭元振”的信息,请点击:郭元振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