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道这种监察区体系常被称为“虚的划分”。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藩镇割据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监察区“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唐朝疆域辽阔,初期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由都督统管,都督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州县,实行都督州县三级制。同时唐朝内外战争频繁,除州、府、县的常规区划外,还有诸多关、军、监等以军事为主的建制。在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建立都护府及下辖的羁縻府州加强管理。到唐朝正式灭亡时,天下已经出现了四十多个道和藩镇,其中大多数由节度使管辖。

想要了解更多“唐朝行政区划”的信息,请点击:唐朝行政区划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