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帽鳞伞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光帽鳞伞(学名:Pholiota nameko (T. Itô) S. Ito & S. Imai)是球盖菇科、鳞伞属真菌。子实体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3-10厘米,初期扁半球形,后近扁平,初期红褐色,后黄褐色至浅黄褐色,中部色深,表面平滑至有一层粘液,边缘平滑,初期内卷,而带有粘的菌膜残片。菌肉白黄色至较深色。菌褶黄至锈色。菌柄长2.5-8厘米,粗0.4-1.5厘米,菌环以上污白色至浅黄色,菌环以下同盖色,近光滑,粘,内部实心至空心。菌环膜质,生菌柄上部。孢子印深锈褐色。孢子浅黄色,光滑,宽椭圆形、卵圆形5.8-6.4微米×2.8-4微米。褶缘囊体近棒状,无色,25-35微米×5.6-6.5微米。
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中国多分布于台湾、广西、西藏等地。秋季,丛生或群生于阔叶树木倒木或树桩上,以壳斗科树木为主。
光帽鳞伞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其子实体表面黏性物质是一种核酸,它对人体保持精力和脑力十分有益,并且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无危(LC)。
(概述图参考来源: )
想要了解更多“光帽鳞伞”的信息,请点击:光帽鳞伞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