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由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也被称为单纯性淋巴细胞增多症、腺热病或“接吻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类型。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型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化验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非典型类型则症状较轻或隐匿,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在治疗方面,通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必要时可给予抗病毒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死率较低,通常在0.1%-0.2%之间。然而,该疾病可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肝脾肿大、急性溶血性贫血、脾破裂、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可以自愈,预后良好。极少数症状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发生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如患者本身有免疫缺陷,预后更差。该病主要通过密切经口接触传播,确诊患者应该避免亲吻他人或者与他人共用餐具。

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疫苗研发和新的治疗方法上。疫苗研究旨在针对EB病毒开发预防性疫苗,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一些新的抗病毒药物也在研究中,希望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想要了解更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信息,请点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