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中唐思想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李翱(772年-841年),字习之,陇西成纪(今属甘肃秦安东)人。西凉王李暠的后代。 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 唐代官员、哲学家、文学家、 学者、诗人,古文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李翱自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二十五岁时,在汴州与韩愈相识。从此追随韩愈,经常与韩愈一起谈论学术文章,维护儒道,反对佛老,积极倡导古文运动。贞元十四年(798年),李翱中进士。初任授书郎,后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会昌元年(841年),李翱去世。
李翱的思想为后来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儒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就在于试图重建儒家的心性理论。他所撰写的《复性书》以《中庸》和《易传》为宋代理学家“心性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李翱把“性”与“情”分开,认为“性善情恶”,启迪了后来理学家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分,也成为理学家“天理”和“人欲”之辩的根源。他提出“弗虑弗思,情则不生”的所谓“正思”的修养方法,对北宋程颢、程颐“主敬”观点的推出影响很大。李翱著有《佛斋论》《来南录》以及大量的诗、赋等,今传于世。 他的政治思想在传统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想要了解更多“李翱(中唐思想家)”的信息,请点击:李翱(中唐思想家)百科

 Simone
Sim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