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大竹蛏

大竹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大竹蛏

大竹蛏,是竹蛏科竹蛏属软体动物。其贝壳细长,圆柱形,壳长100-120毫米,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质较薄,两端开口,壳顶不明显,位于背缘最前端;壳前端截形,后端近截形,稍圆;背腹缘平直;壳表平滑有光泽,被一层黄色壳皮,壳顶处的壳皮易脱落,有细的同心纹;壳内面白色;铰合齿短小,每壳各一枚。外韧带黑褐色 。

大竹蛏分布于中国四大海区,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也有分布,其栖于潮间带。大竹蛏对底质粒径大小无明显选择性,但泥沙层厚度不足对其正常生长有影响。大竹蛏营穴居生活,斧足是大竹蛏的运动工具,挖掘能力较强,借助斧足伸缩可使大竹蛏在洞穴内上下移动。同时,还可利用斧足肌肉的急剧伸缩作短距离射状游动。在游动过程中,一般从水管吸入大量海水,由外套膜斧足开口处喷出水流形成推进力,斧足在此充当舵的作用掌控方向。大竹蛏的水管伸张时长度可大于外壳。水管在受外界刺激下极易自切,并可再生。大竹蛏为滤食性动物,主要摄食近岸的底栖性硅藻和有机碎屑。大竹蛏一般2-3龄达性成熟,繁殖盛期在每年的4月至6月。在适宜的培育条件下,受精卵在水温22-24度条件下,22小时左右孵化出D形幼虫。受精后7-9天发育至小贝。以粒径400-500毫米细沙作为附着基,经50天培育可达体长10毫米左右的苗种 。

大竹蛏可入药有滋补、通乳功效。其个体肥大,足部肌肉特别发达,味极鲜美。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在不少地方已进行人工养殖 。

想要了解更多“大竹蛏”的信息,请点击:大竹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