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东归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土尔扈特部东归,是发生在清乾隆三十五年末至三十六年夏(1770~1771年),以土尔扈特部为主的卫拉特蒙古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向东返回清朝伊犁地区的一场民族大迁徙,是土尔扈特部重返故土的民族壮举。
为摆脱沙俄压迫,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1771年1月16日),土尔扈特部正式发动武装起义。渥巴锡首先派宰桑率精锐袭击俄杜丁大尉兵营,又分兵击败沙俄援军,再袭击驻地附近的沙俄城镇以作牵制。而后,渥巴锡率领居住在伏尔加河东岸的的三万三千余户近十七万部众(西岸部众未能成行,数量有4706户和11198户两种说法 ),兵分三路,抢渡乌拉尔河,直插哈萨克草原,经由恩巴河暂避风寒。次年春经历与哈萨克联军大战后,突围后绕行巴尔喀什湖西南沙砾地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最终抵达清朝领土伊犁河畔。在历时近八个月的跋涉中,他们冲破了沙俄及其附属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严寒和瘟疫的侵袭,行程近万里,以人畜减半的代价,最终完成了东归祖邦的民族大迁徙。 清政府对回归的土尔扈特部采取优待上层、分置部众、因俗而治的政策,并大力提倡黄教以便加强民族认同感。土尔扈特部回归清朝后融入当地民族,为此后边疆建设和民族团结带来积极影响。
土尔扈特部东归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更是武装反抗压迫、追求民族自由的爱国行动。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斗争史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谱写辉煌篇章,更为世界各族人民反抗外来民族压迫树立榜样,鼓舞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意志。
想要了解更多“土尔扈特部东归”的信息,请点击:土尔扈特部东归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