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2020年至202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这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全国近50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这次普查调查,共获取全国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基本摸清了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了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开创了多个历史“第一次”。同时,普查成果在社会治理各领域,尤其是灾害防治事业中应用广泛,成效显著,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024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部对外公布《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本次普查获取了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6大类23种灾害致灾要素调查数据,人口和经济、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6大类27种承灾体空间位置和属性数据,3大类6种综合减灾能力数据,重点隐患数据,1978-2020年年度历史灾害灾情数据和1949-2020年91场重大历史灾害事件灾情数据。

想要了解更多“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信息,请点击: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百科